洪浩昌油画作品欣赏

 

简约的风景 优雅的诗情——读洪浩昌的风景画 

王端廷

初次面对洪浩昌的风景油画,在被视觉的愉悦所打动的同时,我的脑海里即刻回想起法国野兽派大师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的名言:“我企望的是一种平衡、纯粹与宁静的艺术,它不含有令人不安或苦恼的题材。对于一个脑力劳动者,不论是公务员或是作家,它好像是一种抚慰,像一种镇静剂,或者像是一张舒适的安乐椅,可以使人消除疲劳。”对于洪浩昌的油画风景,如果我们一定要找一个评说的参照系,最合适的莫过于野兽主义,与野兽派绘画的旨趣相吻合,洪浩昌的风景作品给予我们的是纯粹的快乐。

洪浩昌1973年生于云南,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他的先天的秉性与后天的教育都预示着他今天的艺术方向。云南地处祖国边陲,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较少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情结的困扰,而前身是由林风眠创办的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中国美术学院则是我国吸收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桥头堡,加之洪浩昌求学之时正赶上思想解放、艺术自由的改革开放时代,因而他便自然而然地走上了由林风眠开拓的那条现代形式主义艺术之路。

自然风景是洪浩昌绘画创作的主要题材,在中国这个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巨变时代,在许多艺术家把目光投向社会生活的艺术氛围中,这样的选择表明画家有一颗宁静平和的心。高山大川、陡岩深壑的北国风光似乎不符合洪浩昌的审美趣味,他始终描绘的是小桥流水、草长莺飞的江南风景。事实上,对于洪浩昌来说,地理特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色彩感。“色彩让一个平凡的东西变得伟大起来”,洪浩昌将马蒂斯的这句话铭记在心。与其说洪浩昌喜欢的是江南景色的秀美宜人,不如说他钟情的只是南国草绿花红、蓝天碧水的色彩丰富性。把色彩美的呈现看作绘画第一要务的洪浩昌狂热地迷恋春天,在他眼里,春天不仅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更是上帝创造色彩、生命绽放色彩的时节。洪浩昌告诉我:“一到春天,我就像一条发情的土狗,一个忘情的孩子,一头扑向大自然的怀抱。”洪浩昌所有的风景画都是在户外对景写生,一气呵成而创作的。在始终如一的风景描绘中,洪浩昌的绘画风格经历了一个删繁就简、由具象逼近抽象的演变过程。

洪浩昌的早期风景画多取全景,蓝天、绿地、碧水和树木是他作品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往往形成画面的四段式构图。除此之外,洪浩昌还喜欢描绘池水旁的亭台和道路边的房舍。符合焦点透视的景物安排使画面具有一种和谐的秩序。他用平涂的色彩描绘天空、大地、水面和房屋,用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式的厚重而又遒劲的笔触刻画花草树木。除了焦点透视法的精确运用,还有光影的真实呈现,这些作品在灵动中不失法度,显示出画家细腻严谨的绘画作风。随着光阴的流转,洪浩昌的风景画在悄悄地发生着蜕变。组成他作品的那些景物要素似乎并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但那些景物的细节描绘却慢慢消失了,画中的一切逐渐被简化为一片片平涂的色面。在一组描绘江南水乡民居的作品中,洪浩昌甚至走到了抽象绘画的边缘。那些由红黄蓝黑白灰等各种色块构成的画面与法国画家尼古拉·德·斯塔埃尔(Nicola de Stael, 1914--1955)的抽象作品几乎形神俱似。洪浩昌最初用画笔作画,后来改用排刷,最后只用画刀就可完成作品。某些偶然的技术试验变成了必然的探索方向,这种用画刀绘制的、超越写实、日渐简化的风景作品具有言简意赅、以少胜多的审美品质。那些用刮刀厚涂平抹的大块色面不仅舍弃了光影的呈现,而且摆脱了以色貌色的色彩写实性。也就是说,这类作品已不再是自然风景的再现,画中的形与色具有独立的视觉美感,它们只服从于画面本身的对比节奏及其平衡与和谐的需要。尤其令人惊异的是,洪浩昌在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构图之外,还找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绘画立轴式的构图样式。这种“一线天”式的独特构图实现了作品的最大简化,使得原本全景式的画面变成了风景的片断特写。在这类作品中,画家通过俯视的角度抬高地平线,使得画中的景物形成顶天立地的扩展之势,并使画面构图彰显出巨大的张力。洪浩昌还以这种构图创作双联画或多联画,其作品既可整体观赏,也可各自独立成幅。值得称道的是,这种立轴式的风景画与现代建筑及其室内空间竟然珠联璧合,十分匹配。

尽管已经走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天人合一的老庄境界,但洪浩昌仍保留了中国人固有的感性思维方式。他有着对抽象构成的热切向往,但骨子里仍然保留着对具象世界的依依恋情。他追求野兽主义绘画那种纯视觉、纯形式的美感,但他的风景画很少使用野兽派那种热烈明艳、未经调和的原色。洪浩昌画中的所有颜色都是经过调配混合而成的,他采用的颜料多达四十多种。这些颜料在他的调色板上交融混合变成了具有不同色差、但始终温润柔和的红黄蓝绿灰褐等各色色调。洪浩昌抒发的是快乐而不是狂喜,其意象是涓涓的溪流而非滔滔的洪水,它带给我们的是沁人心脾的滋润而不是惊心动魄的冲击。洪浩昌还自称要将油画的厚度美感与中国篆刻的神韵结合起来,因此他抛弃画笔,而用画刀“刻出”了他的油画风景。洪浩昌的绘画在融合西方现代艺术语言的同时,完美地保留了中国艺术的审美品质。在他那些简约明快的风景作品中,洋溢着令人心醉的优雅诗情。

英国现代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 1881--1964)曾经针对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和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等人的绘画,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美学论点叫做“有意味的形式”,意思是艺术的美不在精确的再现,而在于线条、色彩等各种形式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结合。洪浩昌带着中国人特有的温和折中的思维方式,为贝尔的美学理论提供了新的例证。

洪浩昌说:“绘画对于我来说就像农民种地一样自然,是一种生活的需要。在空气中,在阳光下,我用画刀、颜料和画布把视觉印象变成一幅幅新奇的画面,我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对于年轻的洪浩昌来说,探索之路刚刚开始,以他的才情,以他的执著,我们有理由期待他成果丰硕的未来。

 

王端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20061110日于北京惠新里

 

洪浩昌,1973年生于云南昭通
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1999年——2006年旅居无锡
现为中投华艺文化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中投华艺文化中心研究员、入选“百位中投华艺名家走基层”文化扶贫油画卷30位之一、中投华艺网美丽中国行油画卷之一、职业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生活于北京、昆明、昭通 ,
洪浩昌是中国油画民族化的重要代表性艺术家,致力于中国宋代以来视觉文化传承的人文和人格现代问题的创作和研究。
近千幅作品被美、日、法、瑞典、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内外艺术博物馆、画廊、私人收藏。
近百家媒体做过新闻、专题报道。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66次,参加各种联展近100次,出版个人画集30余本,专集邮票6部,文集2部。